您好,歡迎訪問上海毓恆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官網! 服務熱線︰

  • 聯系我們
  • 新聞動態

    當前位置︰主頁 > 新聞 > 新聞動態
    風起雲涌下的歐姆龍進擊之道——gongkong專訪歐姆龍自動化(中國)有限公司總裁大場合志

    發布時間︰2019-04-16      發布人︰瀏覽次數︰1


    基于歐姆龍與中國工控網長期的合作,以及雙方總裁的多年交往,每年高層之間的高屋建瓴式互動成為慣例,尤其是在市場環境變幻難測時,一如當下。又到一年相約時,2019年8月26日,gongkong ®總裁潘英章先生來到位于上海的歐姆龍自動化(中國)有限公司總部,與歐姆龍自動化(中國)有限公司總裁大場合志先生再次會面。


    左︰歐姆龍自動化(中國)有限公司總裁大場合志先生
    右︰gongkong ®總裁潘英章先生
     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,以及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,中國自動化市場將何去何從?在市場低迷的跳動下,歐姆龍i-Automation!又是如何創新脈動的?快人一步的日本制造業和自動化應用,又將為中國制造業轉型提升提供哪些借鑒?
     
    i-Automation!具象化進程
    對于熟知歐姆龍的人來說,革新制造現場的i-Automation!,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。它意味著歐姆龍開啟新一輪的自革命,而這場革命風暴藉由i-Automation!漸進式地賦予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新理念。


     
    從工業自動化應用的發展角度而言,大場合志解析道,i-Automation!帶來的首先是生產現場的變化,利用integrated(控制升級),以機械追求高速、高精度,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;其次,intelligent(智能化)利用信息,來兼顧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提升;最終達到的理想狀態是interactive(人類與機械新協調),追求機器人與人類協同作業,且可靠、安全。三個“i”的內涵和功能層層遞進。
    “目前還沒有企業能夠將i-Automation!中的三部分完全實現。但這正是歐姆龍想要實現的目標。”大場合志去年這樣說。一年過去,歐姆龍推進的腳步已見成效,在自己的工廠內實現了前兩個“i”的基礎之上,今年,歐姆龍已經嘗試著將integrated(控制升級)、intelligent(智能化)和interactive(人類與機械新協調)三者融合性地在自己工廠內部運行。
     
    對外,歐姆龍自動化中心則肩負將i-Automation!與客戶當前和未來生產工藝關鍵設備發展進化相結合,開發出解決客戶尖端技術課題、滿足客戶需求的自動控制技術和方案,並標準化、通用化,同時在ATC/PoC提供客戶方案的驗證和測試,加速客戶課題解決和方案落地。
     
    “面對未來的發展目標,客戶的需求越來越明確,特別針對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方面,我們與之對應,能夠做出快速積極的準備,將i-Automation!的理念具象化,為中國用戶帶來積極的改變,這是我們今年的一個變化。”大場合志說,客戶對于安全方面的重視最為主要,其次是對生產效率的優化,以及信息化改造。比如電動汽車電池燃燒問題,歐姆龍重點優化提升二次電池鋰電池品質。“兼顧生產線優化與提效與風險方面的控制,是我們現在的課題。”
     
    i-Automation!最與眾不同的是強調interactive,即人類與機械新協調,這是歐姆龍創始人立石一真所堅持的“機器可以做的事情讓機器去做,人應該在更具創造性的領域享受工作”理念,也將是歐姆龍實現跨越的一個重點。
     
    “如何維持和創造讓人與機器人在生產線上達到最佳狀態,確實是一個比較艱難的嘗試。” 大場合志說,“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到底以誰為主,人來做,還是機器人來做,這個很難判斷,也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關鍵概念。”
    未知,意味著可以突破、創新,正是市場機遇。“附加價值低的工作,例如,搬運、上下料、簡單的組裝,可以讓機器人來做。然而,很多領域機器人不能代替人的眼楮和手,我們可以通過硬件和軟件融合起來做。” 大場合志舉例說,去年的進博會,歐姆龍帶來了象征著未來“人機和諧關系“的第四代FORPHEUS乒乓球機器人。它搭載了不斷進化的FA和AI技術,開啟觀眾對于未來人機關系進化的想象。
     
    此外,由LD移動機器人、FA裝置等共同構成的歐姆龍機器人一體化生產線,展現了在i-Automation!智能制造理念下,機器人與人在同一空間安全地進行協作,實現“人機和諧”的柔性、高效的近未來生產現場。我們能夠看到,歐姆龍將其獨有的“Sensing & Control + Think”核心科技充分運用到FA領域中,其中包含了AI、現場安全、效率提升等關鍵因子。
     
    把握“制造現場”與“制造現場之外”的機遇
    如果說,革新制造現場的i-Automation!,是歐姆龍為應對制造業不斷加劇的全球競爭和技術變革,追求高附加值的生產、高品質及穩定運行的完美答案與行業戰略,那麼今年的歐姆龍則表示要實現“制造現場”與“制造現場之外”的機遇的“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”。
     
    立足宏觀,大場合志認為,當前中國面臨的大環境不會有大的變化和改善,于外是中美貿易摩擦,于內消費行業本身發展達到了一個極限。比如,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手機,人們對它的需求相對飽和,且興趣度逐漸下降。由此造成的局面是,大家都在觀望,謹慎投資,甚至是暫緩投資。在這種境況下,歐姆龍需要進一步把握投資領域的機會。
     
    再從工業自動化行業層面來看,工控小編將歐姆龍的行動簡稱為保“4”拓“N”。歐姆龍全球行業戰略有四個注力的行業,分別是汽車、以手機為中心的電子機械、食品、基礎設施。在這四大行業,歐姆龍希望藉由i-Automation!不斷蠶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。此外,攻略以往完全沒有涉足的新興領域,把握新行業新客戶需求,“準備以前完全沒有準備的產品”。同時,據大場合志透露,如果歐姆龍對投資領域把握不是很足的話,那麼關鍵就在于加快保“4”拓“N”的速度。
     歐姆龍成長最關鍵的部分到底在哪里?這是歐姆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“我們目前業務成長主要在控制領域,”大場合志說,“但,我們需要把眼光擴大,擴大到控制領域以外的地方。”
     
    比如,基礎設施領域。去年中國政府決定,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工作,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(ETC)等新的信息技術,替代人工收費的方式。“中國政府一旦決定做一件事情,推進速度非常快,我們能不能快速跟進新變化、新需求,這很重要。” 大場合志舉例說,再比如,隨著網購的興起,物流方面的自動化推進速度越來越快,從嚴格意義上講,物流行業雖然是自動化,但不是生產線上的自動化,整個供應鏈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此外,5G相關的領域應用廣泛,也是歐姆龍目前關注的重點。
     
    日本制造業變遷啟示錄
    當前,我國制造業發展步入了爬坡過坎、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,既面臨嚴峻挑戰,也面臨重大機遇,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。縱觀日本制造業的變遷,或可從某種程度上給予我們發展之借鑒。
    自1933年5月10日創業至今,歐姆龍見證並參與了日本制造業發展的起承轉合。二戰後,日本制造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,為盡快沖出經濟困境,日本以美國為榜樣,充分利用自身的“後發優勢”,來引進吸收美國制造業的先進技術與創意,涉及電腦、日常消費品、汽車、通信等領域。
     
    先模仿後創新,日本逐漸告別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高成本、低效率的生產模式,通過大力引進先進技術,來積極謀求重化工領域的設施更新,同時提升電力、鋼鐵和海運領域的高級技術。如此一來,日本實現了從大規模生產、自動化技術引進、機械自動化到高技術、大規模生產體系全面建立的逐步跨越,並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復甦與發展。
     
    進入80年代,日本政府調整戰略,開始將發展重心向知識密集型產業傾斜,諸如原子能產業、電子信息產業、計算機產業與飛機制造業等成為資金與智力資源的主要輸送地,高精尖產業自主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。80年代給予大場合志的直觀感受是,“從家電、汽車等各領域需要的零部件、磨具等所有產品,都是在日本生產,產品做好後再出口到其他國家”。
     
    從80年代後半期到2000年,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發展,日本出現產業遷移,將輕紡、機電等價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轉遷到成本較低的亞洲“四小龍”和部分拉美國家。“正如‘微笑曲線’顯示的那樣,在產業鏈中,附加值更多集中在曲線的兩端︰材料和服務,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。”大場合志說,“這和工業自動化沒有關系,而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行經路線。如何抓住曲線的兩端,是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。”
     
    “另一個值得借鑒的,是日本民族的匠人精神。”大場合志說,“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做得特別徹底,比如對很多小技術的鑽研和積累,這是日本人的文化,也是日本人比較‘笨’的地方。正因為有這樣的風土文化,日本才能達到現在這個階段。”
     
    談到企業與員工的協同發展時,日本企業有“員工可以與之白頭偕老”的美譽。作為一家典型的日本企業,1959年,創始人立石一真就制定了歐姆龍的企業使命︰“用我們的工作,提高我們的生活,創造更美好的社會”。自此,歐姆龍基于這一企業理念,不斷地投入研發新技術並培養專業人才,積極解決各種社會課題。工作、生活、社會在企業文化層面融為一體。
     
    之于中國員工,歐姆龍秉持的“企業為社會做貢獻”的理念,能讓他們深刻感受、認同企業文化,並為之努力,另一方面,歐姆龍提供e-Learning學習平台,不斷磨練員工的自身技能。因此,歐姆龍 “中國化”的運營,頗受員工認可。所以,當被問及企業管理的“秘訣”時,大場合志認為,有了清晰的戰略、人性的文化、合理的制度,管理何須技巧。(文/gongkong張麗瑩)